内页图片

莫让“倒春寒”倒掉了健康!

养生保健科普专业委员会 作者:佚名 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:2010年04月27日

     每到春天,总要提起“倒春寒”。“倒春寒”是指初春3月气温回升较快,而在春季后期(一般指4月或5月)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。它是指春暖花开的季节,寒气突袭,致使气温骤然下降,使人倍觉“春寒料峭”。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,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都易造成“倒春寒”。博主在此也提醒大家,积极预防,莫让“倒春寒”倒掉了健康!

    众所周知,经过寒冷的冬天,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都有所下降。而“倒春寒”带来的是气温变化无常,人体经受不住突然袭来的冷空气的刺激,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,全身的抗病能力整体下降,容易使人体植物神经中枢系统发生紊乱,导致调节功能减弱。这时,病菌、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会乘虚而入,导致流感、流脑、流行性腮腺炎、猩红热、百日咳、气管炎和病毒性肝炎、消化道溃疡、慢性腰腿痛、精神疾病等多种疾病流行、复发与加重。

    特别是老年人,由于热平衡能力较差,抗病能力下降,而且循环系统功能减弱,所以最易受到“倒春寒”的危害。突然而来的寒冷,常使人猝不及防,一些慢性病患者血压波动增大,最易诱发中风、心肌梗死等;高血压,脑出血发病率明显增高,这是因为交感神经受寒冷刺激兴奋度增高,全身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,使血流阻力增大,从而导致血压升高。国外有关试验表明,将一组63~70岁的老人集中在室温6度的人工气候室里静坐看电视或看书,2小时候,老年人血压普遍升高了25毫米汞柱左右;而在同样条件下青年人血压变化却十分微小。这说明低温可能使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加,在“倒春寒”刺激下,血管中易出现小栓块。心脏与脑血管中的这种小栓块增加就会引起脑出血或冠心病。

    最易受“倒春寒”侵害的还有那些爱美的年轻女性,她们往往要风度不要温度,过早地减少着装,这对健康也十分不利。因为女性膝关节对冷空气的刺激较男人更敏感,遭受冷空气侵袭后,关节局部容易出现麻木、酸痛等症状,久而久之,容易引起风湿性关节炎等。据报道,突尼斯妇女一年四季喜欢穿裙子,即使寒风刺骨的冬天也是如此,因此她们中间罹患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别多,约占妇女总数的70%。

    因此,为预防“倒春寒”的威胁,人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:

    1.穿衣适当春捂。对于春季外部环境的温、湿、气压的变化,人体内的生理环境也发生适应性的变化。这时,应随时关注天气预报,适当地多穿些衣服,通过加衣保暖的办法来对付“倒春寒”,以预防疾病的发生。此外,需要提醒的是春天乍暖还寒,衣服不可骤减,不可过早地脱去冬衣,尤其是年老体弱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更要注意“春捂”,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,适应“倒春寒”气候的变化。当然凡事要有节有度,“春捂”若捂得太厚太严也不可取,应以自感不冷而且身上无汗为宜。

  2. 饮食合理调节。春季阳气上升,新陈代谢开始旺盛,中医讲“春日益减酸增甘,以养脾气。”又有“春宜凉,夏宜寒,秋宜温,冬宜热,此时之宜,不可不顺。”所以,春天要多吃些偏凉的食物,饮食宜清淡、甘、温之品,避免油炸和肥甘厚腻的食品。可以适量喝茶和姜汤,多吃芹菜、大蒜、洋葱、蘑菇和黑木耳等有利于增强免疫力的食品,因为茶叶中的茶色素可有效对抗纤维蛋白原的凝集,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集聚;黑木耳中的某些成分能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,防止血液凝固,这些都有助于春阳升发,防止春困,增强机体对抗“倒春寒”的能力。

  3.重视居室卫生。如保持居室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,经常开窗通风换气,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,这样就使各种病菌失去了滋生的条件。平时要多洗手,因为这是减少接触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手段。此外,要注意室内气温,有条件的建议控制在16~20℃比较合适,必要时家中可采用电暖气等设备取暖。睡眠时被子应盖得稍厚一点,以不出汗为宜。

  4.加强运动健身。春季经常户外锻炼,如太极拳、健身操、放风筝、踏青爬山等户外健身活动,能有效地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,有利于抵抗“倒春寒”的侵袭,并为全年减少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发生大下基础。通过体育锻炼,还可使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明显增加,从而可保证大脑、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,不但使人精力充沛,也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同时体育锻炼还能减轻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精神紧张、焦虑、抑郁等症状,有益于身心健康。

    ⒌注意心理保健。冬天里人们在室内活动较多,由于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,人际交往也相对减少,此时,人都有一种郁闷不畅、闭塞困惑的感觉。在春阳明媚之时,要多接触大自然,多与朋友沟通交流,椐据自己的爱好,做一些文明有益的活动,以克服单调的生活方式,这对维护身心健康,无疑将是大有裨益的。